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(约五千年),就有了姓。那时是母族社会,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。所以“姓”是女和“生”组成。就说明最早的姓,是跟母家的姓,夏,商,周的时候,人们有姓也有氏。“姓”是从居住的村落,或者所属的种族名称而来。“氏”是从君主所封的地,所赐的爵位,所任的官职,或者死后按照功绩,追加的称号而来。所以贵族有姓,有名,也有氏;平民有姓,有名,没有氏。同“氏”的男女可以通婚,同“姓”的男女不可以通婚。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: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。唐太宗的时候—公元627年,有个史部尚书高士廉,把民间的“姓”记录下来,写成一本书(氏族志)。分布天下,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,或撮合婚姻的依据。中国旧时流行的(百家姓)是北宋(公元960年)的时候写的,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,复姓30个,一共438个。发展到后来,据说有4000到6000个,但是实际应用的,只有1000个左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 条评论:
又会刚好性黄和性李的灯笼在一起!
很可爱耶!那天阅读报纸,有关老行业的故事。传统制造的纸灯笼可以耐至少10年!我也想定做一个,但怕被妈妈骂‘大吉利是’!哈哈!
to kai: 是的,很特别的灯笼。都很少有机会再看到了,不知何年何时还会看到呢?不过没关系,因为我把那些美丽的回忆都拍起来作纪念了。哈哈!
很欢迎你的到来。
发表评论